目录
  1. 1. 前言
  2. 2. 缓冲文件系统
    1. 2.1. 特点
    2. 2.2. 作用
    3. 2.3. 代表函数
  3. 3. 非缓冲文件系统
    1. 3.1. 特点
    2. 3.2. 代表函数
缓冲文件系统和非缓冲文件系统

前言

1983 年ANSI C 标准决定不采用非缓冲文件系统,而只采用缓冲文件系统。即用缓冲文件系统处理文本文件,也用它来处理二进制文件。也就是将缓冲文件系统扩充为可以处理二进制文件。

缓冲文件系统

特点

自动在内存开辟一个“缓冲区”,为程序中的每一个文件使用,当执行读文件的操作时,从磁盘文件将数据先读入内存“缓冲区”,装满后再从内存“缓冲区”依此读入接收的变量。执行写文件的操作时,先将数据写入内存“缓冲区”,待内存“缓冲区”装满后再写入文件。由此可以看出,内存“缓冲区”的大小,影响着实际操作外存的次数,内存“缓冲区”越大,则操作外存的次数就少,执行速度就快、效率高。一般来说,文件“缓冲区”的大小随机器而定。

作用

用缓冲区可以一次读入一批数据,或输出一批数据,而不是执行一次输入或输出函数就去访问一次磁盘,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对磁盘的实际读写次数。

代表函数

缓冲文件系统,fopen, fclose, fread, fwrite, fgetc, fgets, fputc, fputs, freopen, fseek, ftell, rewind等

非缓冲文件系统

特点

非缓冲文件系统不由系统自动设置缓冲区,而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设置。在传统的unix系统下,用缓冲文件系统来处理文本文件,用非缓冲文件系统处理二进制文件。

代表函数

缓冲文件系统,open, close, read, write, gets, getchar, putc, putchar等

文章作者: nocbtm
文章链接: https://nocbtm.github.io/2018/11/05/缓冲文件系统和非缓冲文件系统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nocbtm's Blog
打赏
  • 微信
  • 支付宝